想知幾點,望望腕表的時針分針最方便快捷。沒錯,機械表以指針顯示時間最為常見。不過呢,凡事無絕對,見到表盤上有跳字顯時,也不要先入為主以為它一定是智能表或電子表,腕表里頭其實內有乾坤。
不需電池推動,傳統(tǒng)腕表品牌一樣可利用機械原理、齒輪運作,加入數(shù)字轉碟或新設計,造出如電子表的跳字效果,顯示更極具機械感,跟電子屏幕的發(fā)光數(shù)字完全是兩碼子的事。將表戴上手自然與眾不同,識貨的,會知道腕表來頭不少,因為這種「跳字」機芯的制作較一般指針表來得復雜,難度亦較高。為何如此?試想想,以機械動力推動幾支又輕又短的指針,總比推動一塊大轉碟來得輕松,所以要設計一款跳字顯時的機械表,首要任務就要確保有充足的動力儲備。
事實上,跳字顯時并非熱門功能,處理不好的話,設計外表也近似電子表,所以只有少數(shù)傳統(tǒng)品牌會染指digital time display。反而一些獨立制表品牌的包袱較輕,一旦想到天馬行空的概念,也有勇氣實現(xiàn)出來,夠膽將腕表改頭換面。
FP Journe Vagabondage III
FP Journe獨立制表匠領域中的黃藥師,造表造詣早已達宗師之境,不輕易出手,寧愿慢工出細貨,所以年產量不到千枚,愛表之士只有乖乖排隊。今年Vagabondage流浪者上演第三部曲,記得第一代玩跳時,第二代是跳時加跳分;來到第三代更大膽,以轉盤跳時并跳秒,每秒鐘都見到數(shù)字跳動。秒鐘轉碟馬不停蹄自然費力,難得的是腕表的動力儲備還有40小時,沒有大師的獨門設計造不出來。想看看機械轉盤的運作,就不能錯過以下的短片。
朗格身為德國傳統(tǒng)制表品牌, 時時帶來破格創(chuàng)新的設計,卻又萬變不離清晰實用的宗旨,如偏心式布局的Lange 1,以及眼前用上機械跳時和跳分顯示的Zeitwerk。腕表中心左右開弓,小時在左,分鐘在右;每次轉換小時, 三個數(shù)字盤會同時向前推進一次,當中需要有充足的能量推動。說過了,機械跳字最考機械動力,所以此表用上特長的主發(fā)條,能提供36小時動存。沒錯,動力確實比一般指針表較短,所以12時位置貼心地加設動力儲備顯示,提醒用家上鏈。
MCT Dodekal One D110
MCT是極有個性的獨立制表品牌,最喜歡「以另一種方式看待時間」,設計往往不依章法,經常嚇你一跳。這款腕表為慶祝品牌成立10周年而設,也相信是世上第一枚在表盤中心用上數(shù)字顯示時間的機械表。它的獨特之處是棄用轉碟,中央的數(shù)字時標內置兩層結構,屬MCT的最新發(fā)明,上層是鏤空數(shù)字刻度層,下層是每小時變化位置的白色底盤,透過復雜的機械結構來控制白色底盤的位置,從而顯示小時數(shù)字,分鐘則交由外圈的紅色指針負責。由于腕表沒有用上較耗能的轉碟,所以動力儲備有50小時。
原創(chuàng)文章,作者:LNG復刻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zgfazhitoutiao.com/131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