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我而言,“失落”的IWC萬國表腕表是柏濤菲諾腕表。是的,他們仍然制造手表 – 至少有幾個品種 – 但你從未聽說過它。也許這是我在美國的一個功能,但我還沒有看到柏濤菲諾的真正營銷。它根本不是一個糟糕的時計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IWC萬國表柏濤菲諾腕表發生了變化,但這里只是基本的入門級柏濤菲諾表款。還有一個計時碼表版本正在生產中。在我看來,柏濤菲諾腕表是IWC萬國表的基本入門級“正式”腕表。它的主題與葡萄牙人接近,但又不同。這是一款不錯的手表,但并不意味著是現代手表。它來自一個更簡單的時代,當時一塊好手表很容易看,并從表盤上的好名字中獲得了信譽。
就這樣,這三個字母舉世聞名,代表著沙夫豪森的高品質——表盤上唯一的文字。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柏濤菲諾腕表是一款好看的優雅腕表,是在IWC萬國表的制表廠工作時。我在那里參加了一個新聞發布會,在一次小組采訪中,我坐在巴西著名作家保羅·科埃略旁邊。他碰巧穿著帶有黑色表盤的鋼制柏濤菲諾。這款39毫米寬的手表戴在手腕上有點松散,似乎是一種“通用”好看手表的縮影,不太喜歡手表的人可能會喜歡。這絕不是設計上的負面因素,而是似乎比IWC萬國表的一些更注重發燒友的手表更具主流吸引力。Coelho先生曾與IWC萬國表合作編寫一本關于品牌歷史的新書,Coelho先生在書中貢獻了一系列故事,成為一本書中的一本書。在另一篇文章中對此進行了更多介紹。雖然任何IWC萬國表腕表都可以戴在手腕上,但這位非常成功的作者選擇了柏濤菲諾腕表。
例如,早在 1970 年代和 80 年代,這種類型的手表風格就非常流行。一種極簡主義的設計,它以優雅的方式具有與傳統制表相關的功能。該表殼旨在強調表殼的優雅圓潤,而不是男性的力量。簡單、筆直的表耳證明了這一點。更具侵略性的手表將具有大而嚴肅的表耳。手,幾乎像葉子一樣,有目的性,不像鋒利的匕首。這款手表指向時間,而不是斷言小時。良好的色彩對比和易于識別的小時和分鐘指示器保持表盤的易讀性 – 此外,藍寶石水晶鏡面加倍涂有AR,可實現真正無眩光的面部視圖。通過應用每個小時標記來提高質量。日期指示器窗口有助于提醒您手表是一種工具,而不僅僅是極簡主義設計的實驗。所有IWC萬國表腕表都像是工具。我認為這是該品牌在世界范圍內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。
柏濤菲諾尺寸適中,寬39毫米,厚僅8.6毫米。在2007年之前,柏濤菲諾手表略小,寬度為38毫米。因此,如果您正在尋找一件作品,請在查看尺寸時牢記生產年份。總體而言,手表的尺寸使手表非常容易佩戴。該機芯搭載IWC 30110型自動上鏈機芯,搭載ETA 2829-2自動上鏈機芯(帶秒針)。作為周圍較便宜的IWC萬國表手表之一,它沒有像高端IWC萬國表那樣自制機芯。除了鋼殼版本外,還有玫瑰金版本(這當然要多得多)。除非你在黃金版本上得到驚人的交易,否則我建議用鋼板看這是一款手表。手表有一條棕色和黑色的鱷魚皮表帶。鋼版的零售價是合理的 3,000 美元——有時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它。
原創文章,作者:LNG復刻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zgfazhitoutiao.com/209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