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而為人,大自然便是最偉大的靈感來源。 在感受世界之間,眾生皆是謙卑的觀察者。 香港鑄銅工藝大師廖榮想師傅及其雕塑家徒弟林繁盛,繼大館藝術展覽后再度與江詩丹頓合作舉辦
「永恒連結|共鑄之緣」展覽,透過以大自然與手為題的連串金屬作品,展現兩代工藝師智慧、技藝與思想交流之傳承,同時向本地茗茶、花藝和焚香三項傳統文化致敬。
江詩丹頓繼今年三月于香港中環大館舉辦「時光蹤跡:重溯傳統」藝術展覽,展開為期一年的藝術和文化合作伙伴計劃后,今次再度邀來鑄銅工藝師廖榮想師傅及其雕塑家徒弟林繁盛,演繹二人之間流淌于時間洪流的十二年師徒關系,追源溯始地將互動得來的無形思緒、態度與技術之傳承,化成有形的金屬作品。 當談到新系列背后的概念,林繁盛認為「自然」與「人」應當走于
「藝術」之前,這亦是他從廖師傅處學會如何觀察大自然一草一木,及如何將這些元素投放入創作之后,所得出的巧思。
為了呈現這份互相影響的師徒情誼,今次永恒連結|共鑄之緣」的一眾展品,由廖師傅與林繁盛協同創作。 當中《溯源》展現出六雙以銅鑄造的交纏雙手,寓意二人攜手同行見證四季流動,亦代表彼此對鑄造工藝精益求精之追求與時并進,跟腕表制作工藝的態度可謂同出一轍。 而《柏樹的守望》則是廖師傅心系自然的憑證,樹木歷經歲月洗禮依舊傲然挺立,象征著堅韌不拔、永恒流傳。 另一邊廂,林繁盛融合中國盆景與「雙龍戲珠」的經典意象,制作出《龍舞香韻》這個香爐造型作品,旨在提醒觀眾敬重自然,珍重光陰這份禮物。 兩件師徒分開制作的工藝品繁枝延伸,在展覽中遙遙相對,仿佛在互相照應與扶持,訴說著一代鑄造大師和雕塑家之間相輔相成的傳承故事。 對于觀眾來說,它們不僅是美學之呈現,更是思考的起點,透過感受藝術的獨有魅力,探尋生命與時間的奧秘,引領自我啟迪。
工藝師、雕塑創作者與鑄造師的一對手,助他們演化出各式各樣的藝術品,故林繁盛希望今次能用上師父及自己的兩掌,成為串連新作之主軸。 「在創作過程中,除了要渲染出師父與我的手部細節,還需考慮主體之間如何道出一連串故事。 所以最花時間的,實是手與手之間的擺位。」 一系列有關自然與手的工藝品當中,精湛鑄造技巧固然眧彰,同時亦訴說著廖師傅一種創作態度之傳承。 這對前者影響之深遠,令他決定將師徒間的關系與想法,變成一件件易于保存的青銅作品。
每件工藝作品皆是創作者追源溯始,將時間恒河濃縮起來的化身。 作為本地鑄造、雕塑界的其中一位接棒人,林繁盛相信藝術能凝住時間,「只要創作是忠誠地表達自我,制成品就能將抽象的思緒具象化,保留下來。」 就如今次展覽「永恒連結|共鑄之緣」一樣,見證著工藝大師們世代相傳的創作力量,與及在當今藝術領域中保存傳統工藝的重要性。 他形容師父就像樹根,為其人生軌跡與作品提供養分; 而自己則是樹干,承接技術與智慧流傳下去,最后帶來開花結果的境地。
原創文章,作者:LNG復刻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zgfazhitoutiao.com/34207.html